了……
思路客
线下正是深秋时节,菜花汛刚过,黄河水流湍急,想要在这样的河里溺水行舟并不容易。
不过何常等洋湖里的渔民,不但水性极好,而且驾船的本事也极强,特别善于利用河水在岸边的激荡,在湍急的黄河里左右腾挪,就仿佛一条极为灵活的梭子鱼。
而每逢激流浅滩,则由何常亲自撑了一艘小船,拄着一只竹篙,事先在河上探寻一番,一两个来回便将河底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大船便在他的指挥之下,顺利通过。
原本萧文明的临海港,在下水三艘大海船的时候,就请了何常等人一同上船,一边是让他们看一看自己船队雄壮的样子,另一边则是让何常也多少了解一下海上航行的技能。
现在替萧文明驾驶这些大海船的,都是萧文明重金聘请来的外国水手,这些人看在钱的面子上,还能替萧文明忠诚办事,可毕竟不是自家人,真到了要玩命的时候,他们未必肯下得了狠心。
只有何常这种同萧文明有着过命交情的,临到关键时刻,才肯拼着命帮萧文明做事。
就这样逆水行舟,走了有两天的功夫,向北一转弯,便进入了通济渠。
通济渠是一条人工运河,专门开凿用来沟通黄河和京城洛阳的。
按照正常的设想,经由黄河送过来的由各地上交的钱粮赋税,是可以由通济渠直通京城洛阳的。
然而开凿运河固然是一项大的工程,维护运河,更是一场千秋功业。
最近几年、十几年,大齐朝财政困难、、财源枯竭,很多地方税收收不上来,连年亏空。
朝廷又要将大量的金银花费在养兵、练兵上面,就只能开源节流了。
开源,满朝文武或许没有这样的本事;却把节流的眼光望向了这一条通济渠。
十余年不曾疏通,这一条京城洛阳命脉一般的运河,已有好几处河道变得极其狭窄,河底淤积了大量的淤泥,大漕船从黄河已经无法经由通济渠进入洛阳了,要么由大船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