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说他是隐藏在李导身后的另一位创作巨匠,业内是早有共识的。
这对夫妇二人的默契配合,也就等同如具有了其他大导演并不具备的心灵相通,以及对于工作的热情态度始终如一,使得他们的这种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拍摄组合,形成了最行之有效的众志成城的工作态度。
这是远远超过一加一大于二的特殊工作组合,具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果断执行力,因此《甄嬛传》在拥有了优质剧本的加持后,成功的概率又有了加成。
况且刘清山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具体执行人,他的剧本已经细致到电影脚本一般的细致化了。
脚本是用在正式拍摄时导演和摄像,以及后期编辑时编辑师看的,而剧本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故事梗概,是提供给导演和演员以及编剧看的。
或者更通俗一点说,电影脚本是连环画,电影剧本则是小。
由此可见,刘清山的剧本为什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除了剧本本身的优质之外,跟脚本性质的更细致化体现的关系同样巨大。
试想拥有了动画般的故事剧情的发展大纲,甚至连对话、独白、旁白都有了代言体一样的精准化,这样的拍摄难度被极大地降低了的前提下,导演的具体执行力是不是就比创作能力更值得重视?
所以说,这对夫妇的特殊组合,能拍出比原版各更精良的作品,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因而,刘清山来到拍摄现场的第一时间,见到的不是李导本人,而是正拿着对讲机负责各个细节调控的曾衍平。
他跟刘清山实际上已经很熟了,早在拍摄《知否知否》的时候,就有过很深入的交流。
于是他第一时间就迎了上来,同时通过对讲机通知到了正在拍摄现场的李绍红。
当然他不敢怠慢的原因还在于,刘清山的身边瞬间就挤满了没有拍摄任务的演员们,他需要迅速出面来施加影响。
相比刘清山在民间的被广泛拥护,实则在同行面前更具有号召力和人气魅力。
就拿这一次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