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侥幸过关。
王伦一直以祖上王旦宰相为荣,有着重振家声的理想,无奈时辰未到,机遇不来,年过四十,王伦还是一事无成。
靖康元年国十一月(1127年1月),北宋首都汴京失守,就在刚刚就任皇帝的宋钦宗不断派人到金营求情的过程中,京城百姓对当朝御敌不力致国都城破义愤填膺,纷纷拥到了皇宫宣德门前聚集,大吵大闹,乱作了一团。
面对成群结队的老百姓,宋钦宗张皇失措,身边的大臣亦面露惊慌之色,君臣们你望我,我望你。
平日里满嘴江山社稷的士大夫,不但怕金人的铁骑,还怕百姓的咒骂,竟然无人敢前去安抚百姓。
正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当时无官无职还不名一文的王伦,毫不犹豫地挤到宋钦宗跟前大声说道:
“臣能处理好此事。"
宋钦宗在这群情愤愤,无人能用之际,见有人主动请缨,遂大喜过望,赶忙解下随身所佩宝剑赐给王伦,剑到如同皇帝到,让他携剑前去平息事态。
王伦接剑后却说道:
“臣虽有剑,但无官职,人家怎么能信服呢?”
宋钦宗听后,让左右取纸笔写下“王伦可任兵部侍郎”字样,交给王伦。王伦接过皇帝书写的纸片,如同护身符,小心收好后,带领一班弟兄们,走到那群上访的百姓中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一会儿工夫,老百姓的思想竟然被他做通了,也不吵,也不闹,不久之后就散了,宋钦宗也感到十分惊奇。
然而,当王伦拿着皇帝的手书向朝廷请职要官之时,状元出身的宰相何栗却认为,王伦不是科举出身,功劳也不大,骤升为兵部侍郎这样一个从三品要职,太不符合朝规了,所以只同意给他修职郎---一个从八品而又没有具体职务的虚衔散官。
王伦虽然心中有气,但也只能忍了,因为他心怀重振家族声望的信念,总想找机会出头,如今既然有了一个做官的机会,顺利进入了体制内,他决定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