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或者受过其指点的那些商人。秦凌云一一派人前去说明情况,然后希望能与他们继续合作。
没的说,秦岛主出手,就是一坨翔,那也能卖出高价赚到钱。
留在大理的一众选择观望的商人见此,哪还有犹豫的,再不出手怕是毛都没了。
三天时间,九千万贯到手。
手里有了钱,秦凌云立即开始操作。
首先是招人,以官方的名义发布文书,只要是成年人,有一把子力气,不限男女,通通都可以到各地官府处报名。
然后由官府统一组织管理,纷纷被派往各处开始修路。
这是最底层的工人,价格自然也是最低。当然,这个最低也比守在家中几亩薄田过日子要好得多。
然后就是招下矿的工人,条件待遇与修路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下矿会伴随着相应的风险。
这年头下矿的一般都是奴隶、俘虏之流。秦凌云手头暂时没有这类人,只能是开高价从百姓当中招募。
然后又说明了会将下矿的风险将降到最低,而且一日三餐、四季四服、儿女的教育等全包。
在如此诱人的条件下,前来报名的人甚至超过了修路的。
但是他也不是什么人都要,必须要通过各项测试,身体达标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矿工。
他可不想招一群下矿就死的人,赔偿金还不够他赚的。
同时他还从交趾购来了大量的粮食运往各地,又与乾朝江南的布帛商人敲定每年定期定量的布匹。
还成立了大理的商司衙门,专门负责大理境内相关的商业事情。
这之后,他大力推广教育,扩大军备。
总之,这一亿四千万贯被他在半年间花得一分不剩。
当然,只出不进不是他的风格。大理本就资源繁多,以往只是受道路影响又或者受消息闭塞的缘故,再加上古人的经济概念不强,这才导致许多经济作物与特产没有推广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