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杨家村王寡妇的家。
王寡妇膝下有一子,姓杨,名不讳,年仅五岁,王寡妇的夫家原本是古阳关西郊外十里铺的掌柜,颇有家底,交友广阔,三年前因得罪了士绅,勾结府衙,串通一气,被判了个勾结乱党而至锒铛入狱。恰逢当时,上北郡出现民变,军营倒戈,修士暴动,连郡守都被摘了头颅,无头尸身高挂公堂,此事尚且还未传达京师,次日郡守的人头竟直接出现在不乐国皇帝的御案之上,且留有书信,那留信之人对皇宫内院进退自如,居然如进无人之地,可见其能,大内高手惶恐!不乐皇帝拆信观之,勃然大怒,下令举全国之力,清剿前朝乱党,且制定了一系列赏罚制令!一时间,满朝震惊,举国震惊!
地方上许多官员惶惶不可终日,为了完成任务,很多囚犯在一夜间都成了乱党,身首异处,更有甚者,屈良作匪,斩首者无数,尤其是上北郡,平定后更是重新洗牌,有不乐皇帝亲自下达的赏罚制令在,宁杀错不放过,遇到反抗者,或出言不逊者,立刻穿骨剥皮,曝尸于市!覆巢之下无完卵,王寡妇那狱中的夫家难以幸免,少不得还被抄家一通,王寡妇从那之后便成了寡妇,只得投奔她王氏的一位叔叔,不料那叔叔好赌成性,典卖了房田,又贱卖了妻女,幸得王寡妇苦口劝说,勉力帮衬,方才保全其九岁幼子之性命,否则不被饿死,也必被家暴而亡。
身无分文的王寡妇不仅要照顾九岁之堂弟,更还要抚养其只有两岁的亲子,走投无路。杨老太爷好善,闲来闻讯,怜其惨状,又因其夫杨掌柜乃杨氏族人,对其遗孀援手,排除众议,划出九分田地,免了租税,盖草庐,以供三口之家,王寡妇千恩万谢,悲感涕零!
如今漫长的三年总算过去了,九岁的堂弟王双已经十二岁了,亲子杨不讳也已满了五岁。但就在这开春之际,一个消息却在杨家村炸开了锅,王寡妇怀孕了,这位一向勤俭持家、九烈三贞的贤达的寡妇,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人物,有人痛骂,有人嘲笑,也有人同情,但村民们出奇一致的行动就是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