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一战破城,杀高昌回鹘数千人,将黠戛斯诸部,全部置于契丹的麾下。
而后,虽然因为无法长期占据,契丹人选择与高昌回鹘和解,让高昌回鹘用金帛女子赎回了浮图城,但双方的恩怨,已经结下了。
这些年,若不是张昭给高昌回鹘的压力太大,他们才不会去朝拜契丹人呢。
不过既然朝拜了,那就有一份香火情在。
张昭与耶律德光约为兄弟,他现在想要去吞并高昌回鹘(当然明面上不能说),那怎么也还是要给耶律德光打声招呼的。
所以这也是张昭要先派人去,让高昌回鹘的颉利毗加自去天王称号等等的原因。
他这就是挑衅,挑衅高昌回鹘的颉利毗加,然后利用此为借口发兵攻打,这样契丹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所以给耶律德光的信,张朝分了三封,一封是写颉利毗加不肯去天王称号,第二封是说颉利毗加不肯改信佛陀,第三封是说颉利毗加不肯嫁妹妹给他。
到时候颉利毗加做出了何种选择,前去契丹的使者,就会把其中的一封信呈给耶律德光。
而张昭从原来的害怕契丹干涉,到现在敢主动写信明示,那是他弄清楚了一件事。
在耶律阿保机时期,契丹国的定位是原来的匈奴和突厥。
他们要做的,是一个草原强权,只不过政治和经济中心在辽东一带而已。
而到了耶律德光时期,特别是从石敬瑭手里拿到了燕云十六州的所有权后。
耶律德光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原,契丹人现在想做的,是昔年拓跋鲜卑的北朝。
其实这个趋势,在耶律阿保机晚年就出现了。
不然高昌回鹘也不敢跳出来和契丹人争夺黠戛斯诸部,就是因为契丹人收缩了在西边的武力存在。
这契丹人,比起匈奴和突厥,还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纯粹的草原民族,所以能控扼整个大漠。
但是契丹人以渔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