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沙州李氏,也是出自姑臧李氏。
可以说凉州李氏跟李存惠是同族,张昭想要驱逐的李文谦,就是姑臧李氏的嫡系子孙。
当年归义军取凉州,张义潮仅以番汉精兵七千,就能打破凉州这样的巨型城市,姑臧李氏从中穿针引线,联络嗢末各部响应归义军驱逐吐蕃人居功至伟。
第二个来源,就是唐懿宗咸通四年,唐廷为了与归义军争夺凉州, 在这一年拨款修缮凉州城防, 当时名相裴度第叁子裴识任天平军节度使,朝廷于是派遣郓州天平军两千五百人西进凉州,戍守此地。
后来黄巢之乱,唐廷彻底失去了对凉州把控的能力,加上一系列的变动,这两千五百郓州天平军,就在凉州扎下了根。
目前凉州城东的汉人,就是以他们为主,其与姑臧李氏一起,共计有户叁千余,口两万,他们掌握了凉州名义上的政权以及城外的大片良田。
而在凉州城西崇德门附近,聚居的是嗢末化的粟特人。
嗢末这个词,基本就是指吐蕃化的吐蕃仆从部落,成分非常复杂,汉人、吐谷浑人、粟特人、甚至还有党项人。
这些在吐蕃统治河西的几十年中,逐渐吐蕃化的族群,统统被称为嗢末。
这一部分粟特人,以曹家为首,并有康、安、史等姓。
他们掌握了凉州大部分的经济活动,以行商为主,也有接近叁千户,两万余人,当然与上面的汉人一样,并不是都住在凉州城中。
剩下的南门昭武门和北门通化门,聚居的则是已经高度吐蕃化的族人,大部分是原河西陇右将士后人,少部分是吐谷浑以及党项、羌人等其他族群。
其中吐蕃化比较深的,姓氏已经变成了杜论、苏论、崔延等带有浓郁吐蕃色彩的姓氏。
认为自己已成嗢末,但还是保留汉人姓氏的则有周、赵、马、刑、兰、王等族。
这部分人才是整个凉州的主体,就是他们组成了嗢末六谷部,也叫嗢末六番,但在政治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