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已经变质的猪油糕,分给了孩童们。
圣人赏赐的盐糖茶就在渡口上,给村里一家分了一点。
分完之后,李韩氏又狠了狠心,将那匹华丽的江南锦缎,裁下几尺分给村里的妇人们,让她们可以做条手绢。
最后将剩下的一匹半锦缎扛在身上,拉着儿子就准备向邻村跑去。
她的娘家在邻村,老娘亲一直看不起这个女婿,觉得李大郎空有一身蛮力,还能舞刀弄枪,却只晓得在家种地,穷的耗子看了都要落泪。
李韩氏要抱着这一匹半锦缎,去给老娘做一身交领襦裙,看她以后还好不好意思张嘴数落人。
陆陆续续的,不断有昭陵村外出的关中义从得了赏赐或者寄回家了些许钱物,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村尾韩家的三郎没有东西回来。
韩家只有一下腿脚不便的老父和瞎了一只眼的老娘,以及两个半大的孙子在。
韩家大郎去了凤翔府谋生,二郎在长安当学徒,三郎则作为义从走了。
韩家老娘已经有些不敢看驿船了,一种不好的直觉在众人心头萦绕。
果然,一个驿差拿出了奚琴,也就是后世二胡的初级版,呜呜呀呀的拉了起来。
外两个差役捧出一个黑陶罐子,罐身系着一条红色的抹额。
韩家老娘一眼就看出了那条抹额,就是韩三郎出征时,她瞎着一只眼睛为韩三郎做的。
“我的儿啊!”韩家老娘一声惊天动地的惨叫,顿时哭昏死了过去。
周围的妇人则聚过来,掐人中的掐人中,抚胸口的抚胸口。
哀戚的奚琴声中,三个驿差郑重的呈品形站立,驿差首领将黑陶罐递给韩家老父,韩家老父泪流满面。
“敢问官上,我儿英勇否?”
问儿英勇否?这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因为要是立了功者,那肯定是好的。
但死了的,除了英勇战死,还有可能是战场上不停号令被杀,做逃兵被杀,病死等,所以必要问清楚,才能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