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推广儒教任重而道远,愿以诸君共勉之。」
刘讷起身道:「孔夫子远道而来,咱们边吃边聊。来人,奉上酒席。」
酒菜飘香,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孔懿的住处安排在文渊堂北侧的一处院落,四方小院有十余间房屋,足够孔懿父子和门人弟子居住,刘讷还专门安排了六名仆从照料起居。
书房,孔懿和杨安玄、孔鲜三人静坐品茶。茶是新茶,清香四溢,泌人心脾。
一盏茶饮罢,孔懿看着杨安玄道:「老夫一路行来,见雍州百姓耕种繁忙,老夫亲自下田试用了杨家犁,诚为兴农利器。安玄,你造此物,功德无量。」
杨安玄微笑道:「今年愚在雍州大举屯田,减轻税赋、免征徭役,希望百姓家有余粮,可以让家中孩童入学识字。」
孔懿对这个准女婿很满意,赞许道:「贤婿说为政以德是儒,老夫看你在雍州广施仁政,兴学办校,身体力行,此真儒也。」
杨安玄拱手谢道:「岳丈过赞了,小婿不敢当。」
孔懿捋须感慨道:「老夫在曲阜遵循先人教诲,教书育人推广儒学,但人力有限,所教之徒不足百人。安玄你在雍州兴学,受益者数以万计,远胜过老夫。」
孔鲜笑道:「愚在颍川郡兴学,建学庠十八处,招收蒙童二百一十七人,已颇感自豪。」
杨安玄道:「愚有意在今年之内每县建学庠一处,以后再逐渐扩增,争取让雍州孩童有半数能入学识字。」
孔懿提醒道:「老夫听鲜儿提及你的施政之策,除了兴学外,还有募军、整道、修水利、建
驿站等诸事,会不会摊子铺得太大,钱粮从何而来?」
「再穷也不能穷兴学之事」,杨安玄笑道:「岳丈放心,小婿会量力而行。」
孔懿不再细问,道:「你建弘文庄招纳儒士,又想纳百家争鸣,弘文庄怕不能容纳这么多人。」
从内心讲,孔懿还是希望杨安玄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