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与谢灵运年岁相仿,谢灵运初来京城,识者不多,而王孺却早已以清悟名满京城。
谢灵运自视极高,并不把王孺放在眼中,高声辨道:「老子云「有生万物,后归于无」,足见先有后无。」
关于先有有还是先有无的争论,估计永远没有结论,杨安玄想起偃师城外的忠义冢,这些人的性命虽然归于无,但总为这世间留下了「有」。
法显大师接口道:「两位檀越说得皆有道理,要知道五蘊为有,自性为空。」
杨安玄脑中冒出一句,脱口而出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阿弥托佛,善哉善哉」,杨安玄身旁的高僧纷纷合十。
法显大师赞道:「杨檀越深晓佛理,照见本性,实乃大智慧。」
谢灵运品了品杨安玄所说,有些绕口,好像有几分道理。
只是他有意与杨安玄别苗头,不及深虑便道:「杨太守所言,无非是《道德经》中所说的「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也。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不知杨太守以为如何?」
杨安玄默然不语,谈经论玄并非他所长。谢灵运见杨安玄闭口不言,越发滔滔不绝地道:「《道德经》有四种治理天下的方式,无为而治、上仁之治、上义之
治和上礼之治……」
雅聚多半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治国理念的话题很受欢迎,立时有人起身阐述、辩驳,场面十分热闹。
琅琊王司马德文不时插言,对发言人予以鼓励,越发引得两旁士人慷慨陈词,想借此良机得琅琊王注目,从而一步登天青云直上。
看着堂下众人空谈治国,杨安玄心中冷哂,桓玄占据江、荆、雍三州,心怀不臣之志;三吴之地动荡不安,朝庭根基动摇,孙恩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司马元显骄横专奢,朝局糜烂不堪。
这些种种有如火烧眉毛,在座诸公还在大谈什么无为而治,真是让人发笑。
杨安玄沉默不语,谢灵运可不想放过杨安玄,冲着杨安玄拱手道:「杨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