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拿下头功的机会变少,又希望队友能帮自己挡下一部分攻城的损失。
对严封来说,他是现场兵力最多的一方,而且只有他拥有成建制的步卒,其他各方的骑兵不便进行巷战和攻城战,但是可以在外围构建出包围,防止张猛残部外逃。
因而他当下最有可能抢到首功,且可以让友军分担张猛外逃的风险,所以他不想等到其他各方步卒到达。
至于他率领的本部兵马,这是朝廷的兵马,不是他的私兵,他要是调走,这些兵马也不能带走,所以他对这些本部的性命虽然看重,但是敌不过他对于功劳的渴望。
而对于像郑信这样的地方豪强提拔上来的都尉来说,能拿到首功固然好,拿不到也不亏,反正这次趁着张猛造反他们已经成功洗白上岸成为官军。
他们最在意的是自己的人马会不会受损,所以等会不要指望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出力。
而另外一些步卒未至的官军则希望能多等一等,等到他们自己的步卒到来,这样好加大一分获得功劳的概率。
程瞻算是看明白了,这么多人,人心各异,令不出一门,表面一团和气,背后各种龌龊,这样想要毕其功于一役,要有多看不起张猛?
人微言轻就是如此无奈,陈瞻见此只好曲线救国,希望能将进攻时间往后拖一些。
在陈瞻的劝告,以及其他心思各异的将校劝说下,严封虽然不屑,但是毕竟要给友军一个面子,所以最终同意把进攻时间往后拖了一个时辰。
不过这件事情他已经提示过严封了,且现场又有那没多将领的见证,到时候就算要追责也追不到他头上。
同时陈瞻又在心里坚定了去洛阳的决心,只有爬到高位,才有资格谈匡扶国家。如今之时在一郡之地的叛乱都应对不了,想要力挽狂澜,之是空有雄心和报国之志,也无法施展。
于是饱餐一顿又休整了一阵后,便到了约定的时间。城北严封军已经点起了烽火,各方人马就位,向北平发起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