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帮助他们把一些财产撤离出来,护送他们离开。再修书一封给最近的阳城太尹令,让阳城接受安置这些难民,即可。”
面对燕帝直属的韩石勇,林渊也只能叹息道:“但愿如将军所言。”
于是,韩石勇一面安排士兵挖渠道,改道楚河水流,一面使能言善辩者劝说附近住在地势低洼的农民和猎户。
三天后,众将官齐聚中军宝帐。有负责改道河水的军官报告,引水的渠道已经完成准备完毕,只要将上游的木板沙土一撤,楚河水就会流入附近农田中,再也不会经过阳明山。
韩石勇大喜,正准备下令决堤放水,却发现此军官脸色犹豫,于是便问道:“还有何事?一并报上来。”
那军官接着道:“只是下游农民中有十几个老人,说守着他们的农田已经大半辈子了,生计全靠这些农田,有了敢情,怎么劝说都不肯走。后来只要一看见过去的士兵,就提着农具把人赶出来,大家都没什么办法。”
韩石勇听完后,将脸一沉道:“今贼寇当前,岂能为了几个老儿,毁了吾等数万军士?既然不肯走,就让他们留下吧。今日无论如何都要决堤放水。”
“韩将军,可否再派一人去最后警告劝说一次?”林渊立即起身,拱手道。
韩石勇拿手一挡,铁石心肠道:“林将军,不必了。他们要走早走了。何况,就算现在他们同意了,要整理搬家有要不少时间,延误军机。想想每多一日,这几万士兵要去掉多少军粮?”
“可那是大燕的百姓。”林渊又道。
“所以随了他们的心愿,留在大燕的土地上。”韩石勇想了想又道,“若我们这次拿不下这众贼寇,将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百姓?将军到时候能在燕帝面前担下这个责任吗?就算你能愿意担,镇南王和南安郡上下也愿意一起担吗?”
林渊闻之默然,退了几步坐回了自己的位子上。
韩石勇取了一枚令箭,扔给军官道:“传令!即可决堤,该楚河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