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查过,可是没有什么收获,后来我想问题可能出在我们是以警察的思路揣摩嫌疑人的手法,这个中间可能产生误差,比如我要是诈骗嫌疑人,肯定不会分赴几地去一张一张办银行卡,所以持卡人身份这条线价值不大;还有案发现场,有监控,我们知道,嫌疑人也知道,他们敢去取款,肯定就不怕我们查,这条线索价值也不大……后来我就想嫌疑人要实施诈骗,不可或缺的就是这些用于分流赃款和提现的银行卡,用什么途径得到这些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银行卡是个关键,再加上我们内线提供的信息,这其中很可能有做掮客的中间人,本来是个疑似的消息,汇报后得到了我们组里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才有了昨天晚上迅速出击,一举破获了数个涉嫌银行卡类诈骗的团伙……听者频频点头,包括市局和工作组的上司听着小木既有个人努力,又不忘给集体穿靴戴帽的汇报,更是投了几眼欣赏的一瞥。说者也越来越轻松,小木心里泛着奇怪的想法,说不定帅朗那厮没当警察还真是警队的损失,要是那张嘴在这场合瞎掰,一准能把这几位道貌岸然的领导给喷晕了。
问到方卉婷可比小木还利索,学心理学的方卉婷免不了从专业的角度显摆一下子,直说每一种犯罪都表现出一种心理病态,对诈骗嫌疑人,病态的心理就表现为侥幸和投机,每一种犯罪的实施除了对金钱的攫取,更重要的是给实施犯罪者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像毒瘾一样很难戒除,在这些病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们的思维和正常人是有区别的,所以侦破可以从这些角度来揣摩嫌疑人心理轨迹,只要能契合到嫌疑人思路中,就能从他们的手法中找到破绽……今天的事嘛,就是一个明证。
得,满堂红,省厅来人忍不住抚掌大赞,直夸这俩年轻人前途无量。破天荒地攀谈的半个多小时。
是啊,是前途无量,三级领导都赞许了,前途是个什么样那可有的可想了,出了门小木美滋滋地憧憬着,同期毕业的实习学员大部分都下县下乡或者进了派出所,轮着咱领导这的欣赏,能留到市局要不直接进刑侦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