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他的任内能为百姓下调饴糖价格,也是一件不少的政绩。
府台大人不由关心起其他问题,“这红薯能存放多久?”
商榷正开心地吃着红薯,听见问题,随口答道:“若是放在地窖之中,至少能放半年。”
“地窖?”
“半年?”
李信和里正同时惊叫出声。
商榷放下手中的羹匙,撇了李信一眼,怪他吓着了自己。
接过左晋明递过来的湿布擦了擦嘴和手,“地窖……就是类似无水之井,内里无水、干燥,口窄内宽,深入地底八尺上为佳,可横向挖掘藏室,用麦杆编席或用竹筐储藏食物。”
“若是藏这红薯应选表皮无伤的,晾晒二至三日去除多余水份,然后再放入地窖中。”
“地窖使用时要先通风半日以上,入窖前需点火烛至瓦缶中,悬放入窖内,烛火不灭人才可下窖。”
已经说的这么多了,商榷又道:“不光是红薯,其他的果蔬也可如此储存,至少芜青和莱菔这类果蔬能存的时间长些。”
先是红薯,现在又是这地窑。
府台大人好奇地问道:“商生何来如此妙思?”
府台大人唤他商生,自然是认可了他此番的功劳。
商榷坦然答道:“家中余食常会放在蓝子垂于井中,然果蔬长久泡在水中亦会腐坏,村中有一枯井,榷幼时顽劣,曾藏糕饼于其中,十日后取出,味略晦,但内里未变,去岁榷忽然记起此事,于枯井中试了几次,才得知此法。”
里正了然地道:“原来你那时屡屡去查看那枯井竟是这般原因?”
“是。”商榷回应道。
原主记忆中有此一节,那枯井所在之地本是原主祖上所有,原主父亲在那枯井里藏了些金银,原主去取了几次,这才让商榷有了这般借口。
如今那枯井已经被商榷清理过,井壁内藏着的金银也尽取一空,倒也不怕有人探查。
许郡尉叹道:“原来商生幼时就能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