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安装木柄、打磨等等工序,这把斧头绝对就不能按照铜的价值来衡量,以前徐晨都是按照十斤铜换一斤的青铜器,那么这把斧头就价值五十文钱。
按照正常折算成粮食至少就值两百五十斤,大概是七八亩田一年的产量,够一个人吃近一年。
要说贵那的确很贵,但一把铜斧保养好了能够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加上铜斧提升的生产和工作效率,算下来却又合情合理。
至于车那就更复杂更贵了,独轮车少说也得上百文,人力板车两百文,马车三百文往上,乌族炼一个月的铜,大概也就能换几辆独轮车或者两辆板车马车的样子。
另外,徐晨暂时也不会对大型物品进行专门定价,只需要大致规定一文钱可以从巴族买到多少粮食就行了。
毕竟粮食眼下才是硬通货,陶器铜器车马可以没有,但却一天不能吃饭。
所以,眼下将铜钱大致锚定粮食,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其他的物品,都可以用粮食去折算价格,这样就能大致保证铜钱价值的稳定。
乌族冶炼的铜越多,自然兑换的铜钱也就越多,能够购买的东西也就越多,等他们习惯用钱之后,货币就能取代眼下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真正的商业也才能够慢慢发展起来。
不过眼下方云手上只有两百多枚钱,要想保住巴族乌族胡族这三个部落小圈子足够的流通性,至少需要一到两千枚才够用,因此徐晨必须赶紧浇铸一批铜钱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徐晨早出晚归的忙碌。
每天除开巡逻正在扩建的故母神庙和山谷口小山顶上的神灵之眼祭坛,还有河对岸的堤坝沟渠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冶炼工坊铸钱。
铸钱很简单,就是将融化的铜汁浇入陶模之中,冷却几分钟打开,趁热用铜钳夹断连接的毛刺丢入水盆中降温,再拿出来让人将边缘打磨平滑,这样一枚铜钱就做好了。
眼下只有三副陶模,一次只能铸造十二枚,每铸造一轮时间大概十分钟左右,因为速度慢,所以坩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