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是经济很不宽裕的,父母在广州打工的十多年里,也并没有多少积蓄,所有的钱都用在公两个孩子读书上了。
自己虽然小时候想不通父母为什么过年过节都不回来?长大了以后才知道,从广州飞往贵阳,再从贵阳回到老家,这一路上要花三四百块钱的车费,父母两个人一天打工赚不了多少钱,一年到头除了吃饭和必要的消费以外,最花钱的就是妹妹李小娟了。
在广洲养活一个孩子,与在大山里培养一个孩子,那是千差万别的。像北上广这样一线的大城市,要想把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培养出来念大学,这个过程所花费的钱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父母两个人都是农民出身,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完全靠这一身力气给老板打工,赚点辛苦钱,好在老板提供住处,并不用租房子,但是那些微薄的收入只能够保证妹妹小娟上幼儿园和上学了。
在没有生小娟的时候,父母不回家主要是考虑到两个弟弟还没有结婚要盖新房,所以省吃俭用,不敢把钱花在路费上,除了吃饭以外,把所有的收入都寄回了老家,给到爷爷奶奶手里,爷爷奶奶就是用父母在广州打的钱,给两位叔叔分别的盖了新房,娶了媳妇。
最小的叔叔结婚以后,本来以为父母可以轻松一些了,没想到有了妹妹小娟,父母的收入绝大部分又用在了妹妹的身上,依然是省吃俭用舍不得回老家的车费,只能让清风一个人陪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了。
作为自己的妹妹李小娟,清风是和张老师李向前叔叔一起到广州才才见到的,那一年他还正在上小学。真是有点儿血浓于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里,对李小娟这个亲妹妹感觉到是那样的亲切,看到他灵巧的脸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一生当中能有父母还有一个妹妹,比较那些独生子女来说,清风感觉到真的很幸福。
见到父母以后理解了,他们真的不容易,第1次见到父母的时候,在火车上远远看着父亲那稍微有点儿驼的背,确实是有一种心酸的感觉,也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写的那篇文章《背影》,现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