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纲才,还有木材,全国大流通,也正是全国基建上大干快上的时节,这些大宗的商品可以一次性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他又不像别的皮包公司,而是有供销社这块牌子,所以拿着单位开个介绍信,弄来了大批的紧俏物资,甚至一个批件就会给他赚很多的钱。
在城里三才的收入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了,他开始关注农村市场,农药化肥等农资物资又成了他赚钱的买卖,化肥农药种子,凡是农村经营的,他都销售,包括农药农机,这一下也解决了,他在农村的势力范围,农民要想种好地,所有这些都是离不开的,几年的功夫,他的名声已经是响当当的了。
80年代末90年代初,农村的集体经济,村办企业,乡镇企业风起云涌,在山西这个能源大省,各种小煤矿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从地里冒了出来,但是运输是成了最大的问题,袁老板精明的看到了这个市场,专门花钱组建了一个运输队,把乡镇小煤矿产出的煤用极低的价钱买下来,然后把他们运到全国各地,只要是车轱辘一响,就是黄金万两,几年下来已经让他资产过千万了。
因为他和地方上的势力关系密切,为了赚更多的钱,他在前后十几个村子开了十几座煤矿,加上他自己的运输队,采煤的成本又是极低的,这些年所赚的利润足足有几十个亿,当然有相当一部分也被他挥霍掉了,还有一部分成了糖衣炮弹,但是直到被整顿的时候,手里仍然有几十个亿,他和一些煤老板一样,从来不把钱存到银行里,而是大批的现金放在自己的家里,一方面是怕别人知道他有多少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交税,在那个年代,经济活动真是有点混乱,这些个体老板为了少交税,什么都干得出来。
进入新世纪以后,一个是环保的问题,一个是新能源的发展,更主要是那些煤矿开了十几年了,煤矿的安全问题特别突出,大大小小的事故层出不穷,有关部门正在整顿煤炭产业,像他这样的煤炭矿股,是重点被清理的对象,袁老板是一个经常学习掌握政策的人,他主动的找到了有关部门,按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