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坐镇,他们这块问题算是少的了,但依然还是免不了请动江凡。
江凡到后,张汝金亲自接待了江凡,并给他介绍了他们这块的攻坚计划以及目前完成的进度,江凡整体是非常满意的。
介绍完进度后,张汝金安排江凡到休息室休息下,中午吃个饭,下午在去解决研发中遇到的问题。
江凡同意,在休息室里喝咖啡刷手机折腾了一会,实在也觉得无聊,干脆自己一个人出去溜达溜达,正好溜达到了芯片研发区,就顺便进去看看。
转了好大一圈后,突然看到一帮人正围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江凡过去听了下。
“你这方法不对,管体内栅氧化层只有几个原子厚度,会出现隧道电离和阈上电离,根本没法像你说的这样来处理。”一个工程师说道。
“但是利用fi技术,通过晶体管结构设计的变化,我们就可以绕开这个问题,弯弯的苔基电能推进到5纳米,就是采用的这个方法。”另一个工程师也不服道。
“但现在我们是要推进到2纳米,苔基电为什么一直想做3纳米就是做不成,不就是因为这种将就妥协的办法在这种极端小尺寸芯片上已经行不通了吗?5纳米就是已经是这种变通的极限了。”第一个工程师依然据理力争。
江凡稍微听了下就知道了,他们在讨论的是芯片生产推进到极小尺寸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量子隧穿效应的问题。
当芯片尺寸小到7纳米乃至5纳米以下的时候,其作用力原理已经不是简单的原子分子动力学过程,而是进入量子领域,需要用量子理论来重新架构一切。
这就好像一定速度内可以用传统力学解释,但当速度接近光速就必须要转换成相对论来解释一样,量变已经产生质变了。
江凡想看看他们怎么解决,但争论好一会儿都没有结果,直到他们研发负责人过来才给出一个答案,平息了争论。
但江凡觉得他讲的方法只能打60分,于是开口道:“我觉得这个办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