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修道修仙,人家也许会翻你白眼。可是如果提健身,大家就喜闻乐见。修心,也跑不出哲学心理学,科学修炼么,科学之外暂且存疑。
范仁最迫切的需求是身心健康。
我的本相到底是意识,还是身体,至今科学还没有定论。
那么健身与修心孰轻孰重,也就没有定论。
你的身体就是你的意识,从上帝的安全法则来看:身体的安全就是意识的安全,反之亦然。
身心是一个整体,修身就是修心,反之亦然。
生命在于运动,但情绪不能激动。
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身体在于运动,灵魂在于安静。
如果心情不佳,那么去运动吧;如果身体不好,那么多读读经书也是开卷有益。
解决心魔,也要从健身入手。
健身已经是一股潮流,曾几何时,静坐气功,也有过风光的日子,历史上绵延不绝。
以前的文人,鄙视体力劳动,觉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生活优越,宽袍大袖,把不从事体力作为高高在上的标志,特权。
所以古人对打坐有研究啊,上层阶级,整日里养尊处优,把静坐当成调养身心的最好法门。甚至提倡半日静坐,半日读书。
武将的地位远远低于文臣,修成儒将,才能摆脱粗鄙的身份。所以武将好文,文臣厌武,成为风气。
修身和修心是一体二面。身体的残损疾病,会扭曲心灵,而人心不足,长久一定会致病。
王阳明创立了心学,是修心的大家,可是寿命只有57岁。临死前遗言:此心通明。可叹!心境并没有带来身体的健康。
古人对于身体的锻炼的忽视,凸显现代人科学健身的强项。
人类的文明史,在心理学哲学领域不断在探索,取得了很多成果,在身体的开发上,运动会的记录也在不断地刷新。
凡人的平均寿命逐年提高。但是这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进步,我们的境界超过古人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