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为人低俗,对人没有基本礼貌;往本质说,就是毫不掩饰地通过漠视他人权利来满足自己的利益。
这没教养的家伙小时候一定是个“熊孩子”。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人类社会里的异类。也许有人会觉得“异类”俩字是言重了。在古代,人们叫这种人是“顽劣之徒”。
他觉得,古人比今人有文化,他们对一件事物的命名特别考究。
“顽劣之徒”比“熊孩子”更贴近这种害虫的本质。
因为汉语语意后置的原因,“熊孩子”三子容易让人把理解重点放在“孩子”俩字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旦这些“顽劣之徒”闯了祸,害了人。
他们那些“披着人皮”的爹娘就会马上站出来哭诉“她/他还是个孩子。”
有时候,这些人也会迫于舆论表面上骂两句,做些样子给外人看看。
但回家之后,一家子定会为逃脱了惩罚而心里美滋滋的。
没准他们还会在心里想“别人死活关我鸟事!我家这么聪明可爱的小宝贝儿,我怎么舍得管教太严厉呢?”
这些“熊孩子”的所作所为,根本无法用“孩子”俩字作为挡箭牌。
据他所知,熊会在猎物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进食。这些野兽会大快朵颐享受猎物的肢体。它们丝毫不会顾及到受害者的撕心裂肺的痛苦。
这些“熊孩子”残害受害者的手段与此如出一辙。
他们的所作所为真的像“熊”一样残忍暴虐且无所顾忌。
在这个意义上,称呼他们是“熊孩子”也算合适。其实,他觉得可以直接叫他们“小恶魔”。
《清稗类钞》里就记叙过这种年纪还小的恶人。清代某地有一顽童,遭到先生的责骂。他当面总是装出一副心悦诚服的样子。实则这个坏人已经下了决心要害死老师。他递交了一篇文章给塾师,请先生代为修改润饰。塾师还以为他学好了,很为他高兴。谁知道这是皇帝的御作。顽童回过头就拿着修改过的文章到官府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