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嘉月李氏的大军及时赶到,赶跑了孔宁。
在当时如此混乱的情形下,李氏完全可以暗施毒手,嫁祸青川孔氏,太后武惠妃为保先王血脉,不得不妥协,所以,在众大臣眼里,嘉月李氏的护驾之功完全变味,反倒是认可太后的临危急智。
李刚一直冷眼旁观众大臣大打口水仗,如果不是考虑到篡位引发的各种不利后果,他还真想坐一坐高台之上的那张龙椅,体会一下真龙天子的感觉。
不过,这个念头仅是一闪即逝,他年事已高,纵是坐上龙椅又能坐几年?他这么玩命的辛苦打拼,还不是为了儿子?为了李氏?再者,小秦王不姓秦,而是姓李,他的第一个孙子,争来争去都是一家子人,骨肉浓于血。
与其留给儿子一个动荡的帝国,倒不如乘着还剩下的光景,为儿子孙子打造一个稳固的李氏帝国。
看开之后的李刚第三春焕发,他投入全部的精力,为他的目标而奋斗,儿子统掌兵权在外头作战,自已在朝中为他保驾护航,不仅要防范朝中小人玩阴招使绊子,还要确保大军出征的武器粮饷供应等问题。
这几天里,他拼命的在嘉月和红枫两省征召青壮,组建新军,协助儿子作战,同时调来了大量的内卫密谍,几乎把两省的内卫密谍抽调一空,只不过,人手还在赶来长安的半路上。
他清楚的知道有些势力不死心,孔宁兵逼长安,那些家伙更加不安份,但他目前仅有三万人镇守长安城,人手严重不足,无法全面监控,只能耐心等待,也正好看看是哪些不知死活的家伙会跳出来,等儿子灭掉孔宁再秋后算帐。
现如今,镇守长安城的城卫军是他李氏的军队,拱卫皇宫的羽林卫和宫中宿卫也全是他的人,统军将领全都是精心挑选,忠诚上绝对没有问题的心腹,等到灭掉孔宁,宫里的宫女小太监全部换掉,换成自已的人。
还有各部署衙,特别是兵部户部礼部等重要部门,都要安排亲信充任,至于那些那对的大臣,他有的是办法逼他们就范。
李刚虽然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