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纨绔子弟,也封了云骑尉什么的虚职,总之,李刚表现出了一副“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的姿态,让那些支持他的世家大族都颇为满意,也让那个还在犹豫观望的世族大为后悔,忙不迭的表示支持李氏,虽然也得到了一些利益,不过,锦上添花的效果可比雪中送碳差远了。
帝国一统,但战后的各州县缺乏不少能够治理一方的得力人才,李刚征辟一些因各种原因闲置家中的名士大儒,但响应者极少,多是以各种借口宛拒,李刚就是心里不爽也无奈,这些家伙名气极大,在士林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砍了他们的脑袋,必然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
这些世家大族有的是百年老字号的大家族,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而且,这些家族相互通婚联姻,势力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你动一家,往往牵扯出几家,甚至十几家,他们如若抱成团,李刚也心存忌惮。
不过,让他稍为宽心的帝国硕果仅存的柱国大将军夏侯尚接受了他的征辟,再次入仕,统掌兵马,期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驰骋沙战,开拓疆域,建立不朽功勋。
他的两个儿子夏侯义和夏侯复也一起接受征辟,官封中郎将,一个掌内宫宿卫,一个掌中央军团后勤辎重运输。
夏侯氏是将门世家,今次一门五将同时入仕,一时传为佳话,在民间被百姓所津津乐道,也让长安籍的士兵大为宽心,连老将军都支持李氏,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夏侯尚一生戎马生涯,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信,将士折服,令行禁止,在世族亦有一定的威望,这也是李刚拼命要拉笼他的原因。
军事上的人才,李刚不是很缺,也可以慢慢培养,但治理地方的人才不仅缺,而且拖延不得,因此,李刚接受了李卫的提议,向全国发出了唯才是举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