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后来赵武灵王灭掉了中山国,乐氏一族再度归入华夏,从中山国的国民又变成了赵国人。
在乐毅之后,乐氏一族就分为了两支,一支依旧在赵国的中山故地,以乐乘作为族长,另外一支则是回归燕国,以乐间作为组长。
照理来说,乐间乃是燕国相邦、又有封君之位、还足够的年轻,加上又是上一代族长乐毅的儿子,从各方面来说都要胜过乐乘,所以燕国之中的乐氏一族兴旺发达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问题在于,燕国在如今的战国七雄之中仅仅不过是一个倒数的弱小国家,而赵国却是如今天下最强的那个国家。
所以说乐乘虽然仅仅是赵国的南军中郎将,即便是在赵国军方也只能算是廉颇和庞煖之下的第三号人物,但就是在这区区的第三号人物的率领下,赵国乐氏这些年十分平稳而低调的发展着,势头却已经隐隐超过了燕国的乐氏一族。
这种结果,无疑是自居正统的燕国乐氏一族所不喜欢见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诸侯于邯郸会盟之时,当时燕国乐氏和赵国乐氏也借机进行过一次见面。
这次见面的目的原本是为了让同出一源的两族联络感情,但是最后却弄得十分的不愉快,而这一切不愉快的起因是因为赵国乐氏的族长乐乘希望乐间能够配合赵国用里应外合的手段,将燕国纳入赵国的版图。
对于这一点,乐间自然是不可能同意的。
如果说燕国真的这样被并入了赵国,且不说乐间这个叛徒会被多少燕国人所唾骂,单单是燕国乐氏也要随之合并入赵国乐氏之中的这个结局就让乐间完全接受不了。
乐乘和乐间大吵一通,最终不欢而散。
刚刚乐间在思考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如果说当时的乐间真的答应了乐乘那个里应外合吞并燕国的计划的话,那么恐怕现在赵国就不会取攻伐魏国,而是选择和齐国一同再度北上攻击燕国了吧?
说起来,燕国如今也算是赵国唯一的一个腹背之忧了,如果真的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