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年和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作战,赵国北方五郡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特有的防御机制。
整个北方五郡之中一旦出现匈奴,就会通过烽燧台的狼烟相互通传。
临近的郡一旦发现没有匈奴入侵,就会开始派出一小部分部队先行支援遭受入侵的郡,大部队则会等到邯郸王命和兵符的到来才出动。
这一次李牧所率领的这支五百人骑兵,便是从九原郡而来。
自从在代郡一战中立下战功之后,李牧的爵位提升到了第六等,职位也被升到了五百主,从高阙塞调到了九原郡,正好奉命来援。
几名赵国骑兵得到李牧的命令之后便嘻嘻哈哈的跳下了马,提着昏迷不醒的匈奴骑兵就朝着不远处的一条小河去了。
片刻之后,这些赵国骑兵若无其事的提着一颗人头回返到李牧的面前:“五百主,已经问出来了,匈奴一支千人队骑兵半个时辰前刚从此处经过,想来是朝着云中城去了。
“云中城?”李牧皱了皱眉,开口问道:“汝等有人识得前往云中城的路吗?”
一名赵国楼烦骑兵开口道:“五百主,云中郡乃是吾幼时成长之地,从此处往东南大约三天时间、快马一天时间可至。”
虽然这是一名楼烦胡人,但是说赵国语的时候却颇为流利,不看脸单听口音的话绝对分辨不出这是一个胡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赵武灵王当年所说过的一句话。
“胡骑行动飘忽,若欲驱逐之,或臣服之,非徒兵足以胜任。”
正是在这样的方针政策下,赵国在击败了楼烦林胡两部之后并没有赶尽杀绝,反而威逼利诱将这两部收为己用,其中楼烦部更是整个部落投诚成为了赵国的子民,每年都会从赵国获得粮食,渐渐的开始融入赵国之中。
这名楼烦骑兵流利的赵语就是赵国政策的一个证明,事实上李牧所率领的这支五百人的赵国骑兵之中,至少有四百多人都是林胡和楼烦人。
毕竟在马镫马鞍等马具没有普及的年代,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