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战国赵为王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赵豹

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理的赵豹(4 / 5)

,当时晋国六卿中的赵鞅、荀寅两名执政大臣力排众议,将由范宣子执政时修订的邢书刻在青铜大鼎之上,这便是所谓的“赵荀铸刑鼎”。

这也是继郑国“子产铸鼎”之后,整个华夏大地第二次颁布正式的成文法律。

说来有意思的是,当时在赵荀两人铸刑鼎之后,儒家至圣孔子还痛批两人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这个铸刑鼎奠定了晋国的法律基础,在三家分晋之后又被魏赵韩三国各自演化发展,魏国有《魏宪》,韩国有《刑符》,赵国的则是《国律》。

后世总有人以为法家就等于法律,有法家执政的地方才会有法律的存在,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

除了三晋之外,齐国有《七法》,楚国有《宪令》,同样都已经具备了以当时而言算是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如今赵豹所做出的裁决,便是依据赵国的《国律》而出。

赵丹听了赵豹的话之后立刻笑了起来,朝着毛遂等人道:“想必汝等皆已闻司寇所言,还不速将司马说等人正法?”

于是在司马说等人呼天抢地的喊冤声之中,十几名监察卫毫不留情的将他们拖出了大殿之外。

片刻之后,几颗血淋淋的人头就端在盘子上呈了上来。

大殿之中一片鸦雀无声,几十名赵国大臣看着这一颗颗死不瞑目的人头,心中多少都开始有些嗖嗖的冒凉气。

别看这位国君年轻,但是杀起人来,还真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啊!

不知不觉间,不少赵国大臣们看向赵丹的眼神之中,开始带上了几分敬畏。

但其他大臣们心中是敬畏了,平阳君赵豹却可没有这种敬畏。

对于一名主掌刑狱纠察之权的司寇来说,哪年不判个几百上千人死刑?

事实上赵豹不但没有敬畏,而且心中还有些不满。

对赵丹的不满。

不爽就要说。

最新小说: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不许招惹阴湿男鬼 城南政北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 南城亡事 东宫娇妾 替嫁太子妃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