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国君登基之后只能够对臣下献上来的意见摆出一副佩服和同意的模样,那么安国君未来被范睢架空的前途也就可以预期了。
这显然是秦王稷所不能够忍受的。
安国君闻言心中一颤,知道自家老爹这是对自己不满意了,于是赶忙道:“不过以儿臣之见,范君之策尚有遗漏之处。”
“遗漏?”秦王稷眉头微微一扬:“且说来听听。”
“是。”安国君先是深吸了几口气,在脑海之中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才开口道:“在儿臣看来,范君所遗漏之处,不在赵齐楚魏燕之国,而是在于韩国。”
“韩国?”秦王稷听到这里,脸上终于出现了惊讶的神情,道:“以汝之见,韩国该当如何?”
安国君还真没有说错,虽然说这场战争一开始是在秦国和韩国之间爆发的,但是打到现在却变成了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争,韩国这个真正的苦主反倒没有人去关心了。
不过在命令上党郡守冯亭投降之后,从法理的角度来说上党郡已经和韩国无关,韩国确实也和这场大战没有什么关系了。
安国君道:“韩国今虽地寡少民,但却仍有数万精兵。若此数万之兵能为我秦国所用,既可北上联魏攻赵,又可南下援我大秦东南两郡,此岂非益于我大秦哉?”
秦王稷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片刻之后才道:“然则何以使韩国出兵?”
安国君笑了一笑,道:“只父王一纸谕令可也。”
似乎是知道秦王稷的疑惑,所以安国君立刻就解释道:“今韩国不过有新郑附近之地,实乃诸国中最弱之国也。待长平之战得胜后,韩国之存亡不过父王一念之间。既如此,则韩国又何敢违抗父王之令也?故儿臣看来,欲使韩国出兵,只需父王一纸谕令可也。”
秦王稷听着听着,原本皱着的眉头渐渐的舒展开来,最后化为了一丝笑容,缓缓的在脸上浮现。
“此计,可行。”
这就是秦王稷对安国君这一计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