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还给了吴澄,吴澄并没有带回东山,也不太可能跟《日落》一样拉在新桥小区12-02室,那幅画去哪儿了?
难道黄家慧隐瞒的就是《丰韵》的下落,《丰韵》依然在她手里?
薛思宇想了想,低声问:“就算《丰韵》在黄家慧手里,短时间内她也不太可能出手,不然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摆明了告诉我们她没说实话。”
“韩局,我不太明白您刚才的话,如果《远山》最终以40万人民币成交,就算50万,原来那幅炒到300万港元的《丰韵》不是贬值了吗?”常彩燕忍不住问。
“只要能拍出40万以上,《丰韵》就不会贬值,甚至会升值。”
韩博放下胳膊,回头解释道:“因为那幅比这幅尺寸大,且画的是人-体,绘画难度比这幅大,对艺术功底的要求比这幅高,在油画投资收藏市场上也比这幅受欢迎。另外还要把地区差异算进去,在内地能拍出40万,在香港完全有可能拍出80万。”
隔行如隔山,而且是一个不成熟不规范的行当。
这个案子很烧脑,薛思宇越想头越大,喃喃地说:“几乎能确定价值不菲的《丰韵》下落不明,委托画廊寄售出去的三十一幅作品也不知道在哪儿,但吴澄的其它作品,也就是姜兰送出去的那些应该能找到。”
“突破40万了,”韩博指指投影银幕:“姜兰在等消息,她肯定以为这几幅能卖出高价,她送出去的那些一样很值钱,说不定一接到陈雨琳电话就会想方设法把画从亲朋好友那要回去。”
薛思宇跟李晓蕾一样也觉得艺术品收藏投资不靠谱,跟骗中骗没什么区别,冷笑道:“物以稀为贵,她真要是这么干,几十乃至上百幅画一下子流入市场,估计让吴澄死而复生,再死几次,也卖不出现在这个价格。”
“送出去就是人家的,想要回去没那么容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吴澄的作品卖出高价的消息传回去,拥有其作品的人不可能没套现的想法。”
常彩燕惊问道:“吴澄的画会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