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您叫我小张就行了。”
“好好,快坐。”
奶奶下了地,把家里招待客人的瓜子花生都拿上来了。
大伯娘也给泡了一壶茶进来。
老爷子让大儿媳妇去喊老三两口子回来,这亲家昨天刚来看过新房,今天又来,肯定是有事。
“江山在大队老宅子那弄了个作坊,今天来了一车货,他爸妈过去安排活了。”
张军点点头:“是雇屯里人加工么?”
“是,给海货打包装,江山说这活给谁干都是干,不如叫乡里四邻的挣点。”
老爷子说起武江山,满脸都是自豪,孙子有好处想着屯里的族亲,他脸上也有光。
倒不为换别人一声感谢,不过自家富了没有忘记乡亲,老爷子就觉得江山做的对。
“也是您老教育的好,你们当初能支持他开电影院,他才有机会把生意干的这么红火。我在镇里上班,前两年可没人敢让孩子去干个体...”
奶奶笑道:“我们支持啥呀?都是我大孙儿自己个去张罗的。”
说到这,老太太还有些心疼:“你可不知道我大孙儿啊,可能干了。家里那时候哪有钱啊?我大孙儿就上苇塘捞点小鱼小虾,卖了攒出钱,领他爷上省城检查...”
“我大孙儿孝顺呐,孩子在外面吃苦,家里这一大家子都指望他,一点儿也没说帮帮孩子...”
奶奶说起最宠爱的大孙子,那就是打开了话匣子,把武江山怎么挣钱给他爷看病,然后开了买卖,越干越好,还见义勇为救人的事说了一大通。
农村老太太聊天,有时候车轱辘话翻来覆去的念叨,她也不知道武江山那买卖是咋干的,也说不明白。
不过张军却是听明白了,只是他有些不敢相信:“小武他干买卖,家里没给拿过钱?”
“呵呵,不怕你笑话,孩子都上学了,家里饥荒才还完,后来寻思着攒点钱以后给江山娶媳妇儿,也没攒多少,好在孩子自己有出息,在学校毕业了之后,再没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