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很多士子,都在讨论这个情况。
他们不知道,贡院之中会有什么等待他们。
李生云对着张胜北抱了抱拳,询问道:“张兄,你可是探花郎。
秦王府通报你是第三名,没有探花这个称呼。
大明朝会试之后还有殿试,皇帝亲自点状元、榜眼和探花,给考生重新排名次。
你说能不能是秦王殿下突发奇想,也想对我们进行考察。
这是一种变相的殿试,能被秦王看中,我们就飞黄腾达了。
接下来咱们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要影响秦王殿下对我们的观感。”
所有人都走进贡院,在王仲策等监考官的协调下,按照进士和各科同进士。
分成几个队伍,根据成绩排成了几排。
旁边还有礼仪队和面容严肃的警卫。
李生云心直口快的说道:“我们这是要面见大人物。
首相王仲策都没有这个排场,要见的人只能是秦王殿下。”
………………………………
苏河在屋内,透过玻璃,看着正在排队的士子。
这些中榜的士子,这都是他的支持者。
副科的试卷,交给专业的考官评判。
进士榜的试卷,考官评判之后,由苏河确定名次。
进士榜前几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他们的思想也没有被儒家理学束缚,不是那种只知争权夺利的腐儒。
苏河主要看最后一道策论题,决定士子能否上榜。
其他的题目,展现出来的才能,决定他们的排名。
能上榜的士子,都是旗帜鲜明与大明朝完全割裂的士子。
苏河不会让一些三心两意的人,通过他举办的科举成为进士。
科举选官,是为了安稳地方,安抚读书人。
科举第一名林文静,表现的最为全才,他不只是进士榜,各个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