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
他这段时间请教很多学者、商人代表和官员。
太子苏蜀结合各方势力的意见,选取各方势力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他相信这样做出来的政策,不是最完美的政策,但却是执行起来阻力最小的政策。
产业升级以官营公司为主,朝廷可以在后面督促,哪家公司的领导做不好,那就换人。
产业转移却涉及到转移方与接收方,这两地之间错综复杂的明争暗斗。
产业链的整体迁移,更是涉及到几十上百家公司。
这种复杂的事情,绝对不是朝廷一道政令,就能立刻办好。
朝廷必须要做好一地一策的安排,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政策,可以全国通行。
太子苏蜀结合他收集到的数据,反复修改奏疏上的内容。
他几易其稿,终于写完自己还算满意的奏疏。
太子苏蜀这才放松一会儿,他边品茶边看着报纸。
报纸上讨论的一件事,让他的眉头微微皱起。
有人在报纸上讨论,让朝廷把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害,转移到其他藩属国。
这样就能一劳永逸,解决朝廷现在遇到的困难。
太子苏蜀如果是之前遇到这样的言论,他会把这人引为知己。
现在再次看到这种言论,他心中顿时有一股怒气升腾而起。
这是某些人在给他上眼药,通过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在暗戳戳的打击他。
如果有一些商人,现在遇到困难,信了报纸上的方法。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真把自己遇到的危机转移到藩属国。
到时候必然会有一群人,想要往他身上泼脏水。
太子苏蜀想到这里,他拿起电话刚要有所动作。
他随后又把电话放下,眉头更是深深的皱起。
布局的人,他们所图甚大,绝不会部下这么简单的局。
太子苏蜀沉思良久,他认为幕后这些不怀好心的人,就在等他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