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义哪怕是势力渐微,那也绝不能小看。
首相魏时鸣暗中叹气,这件事情已成定局。
他之前就斗得过钱明义,现在已经贵为首相,羽翼也丰满。
何必担心钱明义,需要把目光关注到空缺官员之争上。
内阁大臣武弘义作为后升上来的内阁大臣。
他是吃了时代的馈赠,作为大华帝国第一个海外总督府,南洋总督府的第一任总督。
武弘义以南洋总督府为蓝本,打造了大华帝国海外扩张的规矩。
他因为这个功绩,一路碾压各大巡抚,成为增补内阁大臣的赢家。
武弘义曾经仕四川、广东两地,但他的基本盘在南洋。
他在京城之中根基薄弱,只是收拢了一些小官。
现在这种情况,正是他等待许久的机会。
只要能把投靠他的官员,推上去几个,他的圈子会更加稳固。
内阁大臣武弘义出列道:“陛下,大理寺、少府、税务总局等衙门罢官人数太多,这几个衙门有些业务已经半瘫痪。
臣建义尽快增补一些官员,让这些衙门运行顺畅。
臣知道几个贤才,可以推……”
皇帝苏河看到内阁大臣武弘义侃侃而谈。
他知道武弘义说完,会有更多的大臣做这些事。
这些大臣都为了一件事,争抢空缺出来的官职。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他们想说的话,皇帝苏河都能念出来。
各方派系为了争夺利益,各种手段频出。
他们虽没有在大朝会上演全武行,但骂战的情况出现了足足两次。
皇帝苏河对于大臣们明争暗斗,他已经快忍耐到极限。
特别是一些人,已经把目光盯在长大的皇子身上,这直接触碰了皇帝苏河的底线。
他准备来一记重锤,彻底扭转现在党争的局面。
内阁大臣武弘义的话,直接被皇帝苏河出生打断。
“这次空出来的官位,朕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