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我发现现有的设备很难有效地检测到引力波。
说起来这个故事有些长,但我还是要向你解释一下。
我们的实验室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个缺乏营养而又难产的畸形儿。
当年我们的项目组,主要负责人由我、德雷弗和韦斯担任。
我主要负责项目的策划和公关工作,韦斯擅长数据分析,而德雷弗的动手能力更强。
当时人们称我们三个是ligo的三驾马车,然而我们之间并不和谐,而且争议很大。
当年韦斯主张建造一个巨型探测器,而德雷弗希望建造一个中型探测器,之后再对机器逐渐升级。
这样的争论越来越常态化,许多工作人员经常看到我们争吵。
1986年,在向基金会陈述项目进展的报告会上,我不得不承认ligo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基金会经过分析,认为德雷弗的问题更大一些,于是向他发出警告:要么合作、要么停止研究。后来德雷弗被解雇,然后新的项目开始实施。
对德雷弗的离开,我很遗憾。
他当年强调,ligo项目无法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改造升级,将人类在望远镜技术、空间导航技术、时空量测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到探测平台上。
如果德雷弗一直在项目组,我们的进展可能比现在更快一些。”
索恩今年6岁,似乎很喜欢回忆过去,兜了一个大圈子,才接着说:“陈先生,实话说吧,我无法判断,完成接下来的改造升级后,二代ligo就一定能感应到引力波。
但是改造升级还是必要的,科学探索就是在不断试错中才能取得收获。
所以希望您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也就是说即使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许几年或者十几年后,我们仍然要对您说,我们的收获是零。”
“哈哈,”陈立东笑了两声,然后捂住嘴,看了看四周并没有引起周边观众的注意后,才对索恩说,“你误会了,我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