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公瑾啊,这几日收获如何啊?”徐珪笑吟吟的问周瑜。
自从他们来到柴桑后,几日下来,周瑜几乎一直在和包拯讨论文治武功,畅谈古今,包拯对这个年仅十六的少年很是赞赏和惊讶:年纪虽小却博古通今,涉世未深却处事机警。
周瑜则对包拯的才学也很敬佩,虽然在军事上见解不如自己,但比自己以前那些老师强多了,两人名为师徒,实则已成忘年交。
“回主公,承蒙师傅教导,在下受益良多。”周瑜拱手笑道,自从自己的叔叔正式成为随军教头后,他还是第一次称徐珪为主公。
徐珪听了又惊又喜,表面不动声色:“公瑾啊,你我年龄相差不过五岁,便以兄长称我便是。”
“兄长在上,请受周瑜一拜!”周瑜生的儒雅,性格却也豪放,并不扭扭捏捏,直接便拜向徐珪。
“好好好。”徐珪激动无比的扶起周瑜,也行个礼:“兄长这番有礼了。”随后接着问周瑜:“公瑾啊,这几日下来,想必你也对柴桑城有了一定的了解,包拯说你见识超人,不妨让兄长我见识一下。”
“请恕瑜冒昧,依瑜所见,主公帐下虽有武将数人,然而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不过杨志,王彦章;花荣善射而冲阵能力不足,孟良、李逵力大而少有武技,只能冲锋陷阵断不可为一方之主将,至于周仓廖化,则是已为副将,同时并无大才,兄长还需招募人才啊。”
“公瑾言之有理,和我所见略同。”
徐珪有了手下各将具体能力数值,且作为一个三国迷,自然知道各人的能力。“且谈谈文官。”徐珪接着问道。
“回兄长,吾师包拯理政有余而稍逊谋略,和珅虽心术不正但也有小才。”
徐珪听了点点头,对周瑜的话很认同,唯一不太认同的就是说包拯稍逊谋略。心里苦笑:包大人哪能和你这个妖孽比?历史上他主要是以断案著称,管理政事也还行,但他那里涉足过军事?
尽管如此,仍然对周瑜笑道:“公瑾所言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