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
听说庆忌要教化新吴人,作为大行令,兼稷下学宫祭酒一职的孔丘,就忍不住硬着头皮出列。
孔老夫子苦着脸说道:「大王,若要教化新吴人,臣是赞同。」
「然,我吴国新开辟的交趾郡、滇郡、黔中郡,已经派遣了数以千计的士子出任官吏,或者前往西南游学,教化南人。」
「现在稷下学宫的士子十不存一。大王要在吴郡设立官塾,教化新吴人,怕是办不到!」
别看此时吴国的官僚体系十分庞大,人才济济。
就连朝中和各郡县加起来的朝臣官吏都有数万人之众。
但是,要设立官塾的话,人才的问题,吴国还是捉襟见肘的。
因为这教育黎庶的成本极大,而且擅自开启民智,这对于庆忌而言,可能没有多少的好处。
这的确是能推进历史的进程,于后世子孙大有裨益的事情。
不过随着读书人越来越多,人才还值钱吗?
就如同后世的大学生,一开始是各大企业人人哄抢。
到了后来,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大学生卖猪肉、扫大街、当保安的都比比皆是……
所以,在庆忌看来,人才是要控制在一个限度之内。
这一次庆忌之所以要设立官塾,为的不是开启民智,而是教化新吴人。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庆忌长舒一口气,说道:「孔丘,若无人才,寡人何不能向天下颁布求贤令,唯才是举?」
「举凡天下人才,皆可入吴,有一席之地也。」
「此番设立官塾,寡人志在教化新吴人,以及宣扬我吴国的文化,使新吴人也好,老吴人也罢,血融于水,不分彼此也!」
「大王圣明!」
知道庆忌的想法后,吴国的公卿大夫们,这才不禁松了口气,纷纷山呼道。
倘若庆忌真的有设立官塾,开启民智的打算,群臣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劝阻,甚至是死谏!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