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李玄邃,道出了谋反之策,让杨玄感大吃一惊。杨玄感看看窗外无人,掩起房门,对李密说道:“玄邃不可乱说,倘若传出去……”
李密毫无畏惧,诠释道:“当今朝纲已乱,世道难宁,正是起事的良机。”
杨玄感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不可,不可,万万不可。”
一看杨玄感感还是不敢认同,李密说道:“自皇上登基以来,表面功绩卓著,实则党争不休,三派鼎力,内耗殆尽。”
“何以见得?”
李密接着说:“令尊越国公去世后,关中派仰仗苏威、宇文述,此二人一个是无为好人,一个阴谋之徒,但二人已老迈,之后再无贤能之才。江东派全赖虞世基、裴蕴,此二人一个是阿谀小人,一个是枉法酷吏,终无大用。皇后党原有诸葛颖、萧琮、萧玚,颇具才干,奈何相继陨落,命归黄泉。如此看来,皇上手下除了一群武夫,再无能人。”
“哦…..”
杨玄感听了这话,深有感触,“玄邃说的不无道理,朝廷真要到误国误民的地步了。”
“所以尚书大人,百万大军的粮草在您手上,那就是大隋的命根啊。”李密劝道。
“还是不可。”杨玄感心中揣着矛盾,又摆了摆手,他对李密说道:“整个东都四周,全在樊子盖的管辖之下,那樊子盖什么阵势没见过,不能贸然行事。”
李密笑了笑,说道:“大人勿虑,樊子盖是个贤才,满朝文武就他清廉严谨,从不勾结三派之中,所以他在朝中也毫无人脉,难以号令众人,故而他一辈子也进不了尚书省。”
在李密的一通透彻的分析之下,杨玄感心中起兵造反的萌芽渐渐展露,他对李密道:“且看皇上何时讨伐高句丽,伺机而动。”二人密商已定,只等涿郡的消息。这才是:
千员上将百万兵,从政官员少贤明。
纵然铁蹄雄风在,朝政惶惶摇两京。
礼部尚书杨玄感遵照李密之计,零零星星送了些军粮,但粮草的大份额依旧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