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卫戍大军士气高昂,完全没有被敌军兵临城下的那种胆怯跟畏缩,有些超乎了于谦战前的最好预期。
忧的是沉忆辰在京师大军中影响力,并没有随着整编为“十团营”后减弱。而且看着这个架势,还更甚以往。
要知道于谦整编京师卫戍部队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自然是为了更好防守住京师九门,不至于各门守军战斗力失衡被鞑虏找到薄弱点突破。
另外一点,事实上于谦在执行着削弱沉忆辰军权的决策。
京师二十万卫戍大军,沉忆辰独掌半壁江山,哪怕不考虑什么威胁皇家的因素,站在家国天下的角度也必然要对其进行虚弱跟压制。
否则再进一步下去,谁也不敢保证沉忆辰会不会忘记初心,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平衡之道,永远是官场最为基础的运转规则。
于谦这种不徇私情,始终站在家国天下角度考虑问题的做法,对于百姓社稷而言是幸运的,天底下难得出现这样的好官,可对于他个人而言,注定了日后的悲惨命运。
好比历史上石亨抱着对于谦举荐的知遇之恩,京师守卫战后心存感激想着要回报恩情。可于谦这人刚正不阿,财气酒色样样不沾身,送点礼都不知道该送什么好。
于是乎石亨左思右想,把目光放在了于谦的儿子于冕身上,向景泰帝朱祁玉上疏保举为官。
本以为这是桩好事,却没想到朝堂上于谦义正言辞的拒绝,还当着皇帝跟众大臣面呵斥道:“石亨身为朝廷大将,却不举荐贤能,提拔有功将士,反而遵循私情保举吾子。”
“此乃误国误民之举,应予惩戒!”
京师守卫战后的石亨,都已经因军功进封为武清侯了,结果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报恩之举,会被于谦这般不留颜面的“当众打脸”。
此事之后,石亨就跟于谦恩断义绝,再后来夺门之变成功,更进一步报复诬陷,导演了一场明朝有史以来最大的冤桉。
历史改变了,于谦依旧是那个于谦,哪怕沉忆辰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