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韶笑完,脸色又变得严肃。他也严肃起来。
“学长。我不认为大周要征服欧洲,最大的原因在于投入太大,收益太小。不久前的两次巴尔干战争,欧洲一些小国已经打得尸山血海。我们作为域外国家,想征服欧洲,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大周想维持欧洲,难度比征服更大。如此简单的计算,结果又有什么好说的。”
陈韶并没有结束这个谈话的意思,“永亮。我说的战略,是一个或许要执行很多年的大方向。如果代价在从短时间出现,我们都会被巨大的牺牲吓到。但是一个真正的战略可能要执行几十年,上百年。经历几代人才能完成。如果把牺牲均摊到漫长的时间里,很可能就显得能够接受。”
马永亮稍一思索,便答道:“即便是那样,我也不考虑用现在的技术手段征服欧洲。现在的手段代价太大了。而且征服欧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恢复大周独占太平洋,现在美国快把巴拿马运河修好了。到时候大周西边出马六甲,进入印度洋,东边出巴拿马,进入大西洋。真正居于天下之中,有何不好。非得征服欧美,只是给自己添麻烦。”
陈韶说出了自己被上头批评过的念头,“那么天下被欧美压迫的殖民地呢?难道不该解放么?”
“解放了他们之后呢?他们又能如何?学长,朝鲜内附之前的惨状,咱们都见过。一个朝鲜,千年来都是华夏属国。只要懂汉字,就能与朝鲜国内普通人进行笔聊。朝鲜人更是以成为大周百姓为荣耀。便是如此,已经让大周感到吃力。学长你在饥荒里拯救了百万计的朝鲜百姓,结果又如何。”
说到这里,马永亮的声音都低沉了。更有不少气愤夹杂其中。看得出,马永亮虽然以前没有和陈韶抱怨过,却不等于他心里面就没有怨气。
陈韶不想提朝鲜的事情。那件事实在是教给陈韶太多东西,甚至能说是陈韶从少年变成青年人的一个关口。
所以陈韶就问起了马永亮身边的年轻军官们对战争的看法。这一问,马永亮也说了不少。现在马永亮等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