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节的航速,在现在的海上如同要飞起来一样。而且三艘新式‘城’级穹顶装甲巡洋舰并非是单纯的直线追击日军三艘安装了320巨炮的装甲巡洋舰。双方的航行方向有些角度。
日本第二分舰队司令日高壮之丞最初没搞明白大周战舰为何采用这么一个追法。很快,日高壮之丞就明白过来。
如果直线追击,大周的装甲巡洋舰就只能利用船头的四门炮轰击日本三景舰。有了一定角度后,大周装甲巡洋舰就可以利用前面三门炮以及最靠后的两门炮一起射击。
而且大周火炮射击方式也是日高壮之丞从所未见,就见六门炮一门一门的开火,虽然每一门火炮射速只有一分钟两发,但是六门炮周而复始。每一艘大周新式战舰,每分钟都有12发炮弹打向日本三景舰。
三艘‘城’级巡洋舰的舰炮射击与战场上其他中日战舰完全不同。在这里,有一个中央火力管控计算室。计算室本身有装甲保护,与外面的各个观察点有好多专线电话联络。计算室联络的不仅与观测点有专线,与各个炮位同样有专线电话联络。
各个炮位发射炮弹的情报,配合各个观测点观察得到的数据,在计算室内通过计算小组的计算,得出接下来的炮击‘趋势’。
在这里,炮击不再是每一个炮位考虑如何准确命中敌人军舰。而是利用数学工具,对得到了各个数据进行运算。得出向何处发射,能实现命中敌人的最大概率。
要是用军队里那些搞数学的书呆子们来解释,这样的火力运用,基础思路不是‘如何才能命中敌人’。这样的射击指挥,是指挥系统认为,炮击无法必然命中。所以每一次调整,都是让不命中的几率降低。
由一个计算室指挥全舰的八门主炮,还能不断修正误差。通过数据的动态计算,使得不命中的几率不断减小。
日军的三景舰编队同样注意到从后面如同疾风般追击上来的大周穹顶装甲巡洋舰。三景舰上都是前后各一门巨炮,只要被命中一发,战列舰都得遭受重创。至于装甲巡洋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