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
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是指此。此境界据传可变化形骸,变化万有,变化天地之能,无时空、无相对、无绝对、无形相、无圣亦无神,无生也无死之大法。浑而为一,至此便可人与道和,故也称之为“人道合一”。
据传在第五重境界之上还有一重境界,但古籍中也说,这种境界只是传说,是否真的存在犹未可知。
古籍中将这种境界称之为宇宙境,欲入此境必先由忘我境界中,进而至于无我境界,便自然能物我同冥,而我与物合,此即物我合一,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在此境界中,浑浑沌沌,不识不知,忽尔轰然一声,透体能明,天地生光,六神和合,四大皆空,全只是一气流行之一团气天,亦无从分别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矣。
在一团气天中,时至神知,而我与“天”合,我与“神”通,我与宇宙精神共往来矣!此即是“宇宙境界”。
在此境界中,理无其理,气无其气,理气俱泯,纯是一团性天。亦无从契得何者为天?何者为人?何者为我?何者为神?天无其天,人无其人,我无其我,神无其神,境无其境,界无其界。
姚远按照此境界与自己目前的心性相对比,顿时一脸无奈的发现,自己目前的境界只能算作是功利境,也就是凡夫境。
这也就是说至少在心性这个方面,其实他还只是一个凡人。
姚远虽然没有沉溺于富贵功名之中,但功利不止是物质上的名与利,物质姚远早就不再追求了,但他心中还是颇有些执念,心性上还是无法做到尽心尽性,动心起念不堕凡俗观念之中。
因此自然算不得第三重境界道德境。
而且姚远仔细思量了一番,发现通过这几日的修炼,自己的心性境界虽然有所提升,但距离第三重境界还是有着较为遥远的距离。
但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主动去追求心性上的提升反而是一种误入歧途,因此他也只能按捺住急躁的心绪,不再强求,所幸放下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