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不够了。
不过这也是以后再说的。
毕竟在李承乾的计划中,酒楼要人,制糖要人,造纸印刷要人,印书出来包装要人,宣传要人,到时候可能还要编书的人,卖书的人……
总之,要人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就说他现在跟高玉辛说的这些,种植这一块,以后可能也要专门的人的来负责。
如果他之后再想到了什么要做的,可能照样要人。
这不管是什么时代,人才都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学校早晚都是要开起来的。
这一点,李承乾算是将之放在心上了。
等李承乾将准备好的那些种子都交给高玉辛,并且将其种植方法,注意事项等等都说清楚,高玉辛也都记下来之后。
李承乾这才让孙庆和孙祥带他去看培训的那些人。
当时他就说过,如果难民中能够挑出合适的人,那就还是大多数从难民中挑的。
当时也正式因此才发现从襄州那边过来的那批难民。
因为郊外难民的确是多,所以这一批人,大多数都是那边挑选出来的难民。
孙庆和孙祥的工作也做的很好。
至少李承乾强调过的那些待遇问题,他们都有做到。
这些难民在这里住着,现在也只是要跟着青兰学习规矩,有地方住,也有饭吃,没几天就有新衣裳发下来了。
他们吃穿不愁,整个人都已经有了变化。
之前李承乾也去修水泥的地方看过,也见了那些以工代赈的难民。
那些人的状态都已经有了改变。
至少看得到希望,日子是有盼头的。
现在这些在庄子里的人,几乎已经看不出那些曾经是难民了。
这也说明,他们的待遇是很好的。
至少得到了应有的保证。
对于这一点,李承乾还是很满意的。
而且,这些人中,也没有一个人,从表情上看,是将这些当作是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