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过这种盛大的文会,闻言,对这个斗诗会,来了几分兴趣。
这些参加文会的,都是即将参加春闱的考生,以后说不定就会成为朝廷栋梁。
李恪也想去看一看。
李承乾看了李恪一眼,便也没有扫他的兴致。
“既然如此,那边去瞧瞧吧。”
在这里,实际上还是李承乾的身份地位最高。
所以他说了去瞧瞧,众人都都往望北楼去了。
因为今日这边有斗诗会,而且望北楼也是长安比较出名的酒楼了,所以此时这边的人倒是更多了。
不仅是酒楼里面坐满了人,就连外面都有不少人围着。
“姚公子今日也来了?听说之前在郊外踏青时办的那个文会,姚公子就是魁首!今日,姚公子怕是要再次声名四起了!”
“谁说的!这还没比呢!张公子今日也来了!那日踏青,张公子可没去!不然的话,那个魁首还不是到该是谁的呢!”
“听说山东士族之后,崔公子已到长安。他今日肯定是要过来参加这个斗诗会的。我看啊,也不用再想,今日魁首必定是属于崔公子的!”
李承乾与李恪走在前面,陆德明和孔颖达跟在他们身边。
人声嘈杂,他们时不时的,就听到人提起这位公子,那位公子的。
现在也就是因为还有些人没有赶到长安。
毕竟春闱才刚开始筹备,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开始。
距离得比较近的,不那么着急的,倒是还没有赶过来。
所以说有些大才子还没有露面,所以此时长安城的这些公子们,才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李承乾猜测,应该过不了多久,这些人或许就会统一口径,吹捧固定的几位公子了。
若是今年士族家的公子们,参加科举的依旧很少,只有一两位的话,那么被众人吹捧的人,就会更少。
现在《氏族志》还没出,李二也没有开始对士族动手施压,所以通过科举参政的人还是极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