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镜子。
不过,这种镜子存在很多缺点。首先,它的制作工序太麻烦,需要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其次,水银是有毒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第三,镜子的表面不算太亮,影响使用体验和美观性。
到后来人们发现了银镜反应——银镜反应是以葡萄糖溶液做还原剂,硝酸银里的银会被糖里的醛基还原成金属银,附着在玻璃表面上。
而到了现代的玻璃镜生产线上,玻璃板直接通过化学溶液进行镀锡、镀银、上漆,其间过几次烤箱,上漆再过一次就算完成了。。
不过肖恒现在没有现代的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所以现代生产工艺不具备可行性,最终也只能选择利用银镜反应来制造玻璃镜。
要用银镜反应就需要硝酸,而制造硝酸需要硫酸……制造硫酸就需要玻璃试剂瓶。
科学总是一步一步发展的,若是将一个个前置条件如此列出来,就形成了类似树状的结构……这也是为什么有“科技树”一说。
中国古代的道士已经摸索出了硫酸的制造方式——利用绿矾(硫酸亚铁)为原料,放在蒸馏釜中煅烧而制得硫酸,在煅烧过程中,绿矾发生分解,放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中三氧化硫与水蒸气同时冷凝,便可得到硫酸,而古代道士将其称之为“绿矾油”。
在硫酸中投入之前买的硝石并加热,产生硫酸氢钾和硝酸蒸气……此时硝酸蒸汽通过长长的玻璃管冷凝之后就得到了硝酸。
硝酸银就简单多了。
直接将银子粉末投入稀硝酸中充分溶解就得到了硝酸银。
除了硝酸银之外,还需要氨水溶液。相对来说氨水就比较简单了……只是过程有些恶心——用玻璃瓶装尿液放在阳光下发酵,就会自然产生氨气。再将这氨气通水就得到了氨水。
将氨水与硝酸银混合后就得到了银氨溶液。
……
经过银镜反应后,原本平凡无奇的玻璃就变成了玻璃镜子。看着成品王铁锤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若这镜子不是亲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