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昌丰城这边的高级书院——地泽书院,就是一家专修农学的书院。
至于为什么很少出现综合性高级书院,那就不得不说一个对高级书院的硬性规定了,那就是:高级书院的每个系别,都必须有一位专业的大师级修士坐镇。
这个就很难了。
要知道昌丰城一百多万人口,也只有那么十来位大师级修士,如果还要求他们儒、道、释、农等等各家一个的话,那绝对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所以,路明远觉得嵩山书院改变策略的原因,应该是因为老师的数量少,执着于‘师之道’的更少,很难保证各科都有。
谁知,在他说出了这个原因之后,崔老夫子却摇了摇头,道:“那是因为他们穷。”
陡然听到这个原因,路明远瞬间睁大了眼睛。
这?
见路明远有些不信,崔老夫子继续解释道:“你想想,如果他们气运点足够的话,什么样的老师找不到。
至于闹到最后,接受了世家大族的资助,放弃了一心为民的办学理想?”
路明远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有些道理哎。
毕竟气运点有利于修行,谁也不嫌多?
不过听崔老夫子这么说,那个嵩山书院最初的办学理想是“一心为民”,结果却因为师资不足,最后才选择了大家族的资助,因此也就放弃了自主权?
至于执着于‘师之道’,这更是没影了。
“所以,想办一家书院,你最主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气运点,有钱。
然后再找一些有共同理想的老师。
之后再加上一个合适的制度。
这样才能将书院传承下去。”
“这样啊!”
听到崔老夫子说了这么多,路明远总算理清楚了。
那么对他来说,现在缺的就是好老师和制度了。至于气运点,过几天应该就可以凑够了。
似乎看出了路明远心中的所想,崔老夫子笑着道:“明远,你那个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