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的缘故,教主和平常教众的待遇差别不大。
自从百年前明教教众被迫撤退到光明顶之后,度过了一段极其艰难困苦的曰子,方氏一族之所以能够一直成为明教教主,除了在武学上占据优势之外,没有利益之争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此时明教教徒走出了光明顶,占据了西夏的一半领地,有了利益便有了纷争,明教中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保守派,支持教主方霸天,一派是改革派,支持光明左使娄师道,毕竟这西夏国的一半领地是娄左使争取来的。
娄师道想要建立自己理想中政教合一的国度,在某些观念上难免和保守派有冲突,何况一旦建立了国家,就牵扯到谁当家,谁来做皇帝的问题,想要彻底贯彻自己的理念,不掌权那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随着明教教徒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两派的纷争从暗处逐渐走向了明处,作为明教教主,方霸天自然不愿意放权,他要削弱娄师道在明教中的影响力,所以才派他的儿子方光明坐镇西平府主持大局。
如今他身受重伤,怕是有人会借机**,若是方光明和曲非烟结合,桃花岛就会成为一个强大的靠山,那些**的人绝不愿意面对一位绝世高手的怒火,只要再过些年,方光明将乾坤大挪移练到第四层便大局定了。
杨康来到西平府的时候正赶上方霸天宣布方光明和曲非烟的婚事,并派人到桃花岛送信,皇帝陛下从灵安寺怅然归来,和娄师道秘密会面,商议如何把蒙古大军赶出西夏国的事宜,不过在此之前要先解决明教内部的问题。
娄师道对眼下的局势一清二楚,方霸天的打算他也明白,作为一个想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智者而言,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把西夏作为试点,尝试以明教的教义为基础建立一个制度相对**宽松的国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就是大同世界,或者称为理想国,在后世也叫做乌托邦,他和耶律楚材虽说都信奉儒家学说,不过偏重的方向不同,娄师道走的更远些,更加的理想主义,这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