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以为那绝对是瞎扯。
他把记忆中的断章写下来,交给谢奕礼去补齐,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杨康只记得这一句,剩下的就要靠谢大才子发挥了,好在这个时代的文人在诗词上的水平不低,补完的词句虽说意境差了许多,却还算过得去,一首词中只要有一两句亮点便会引起传唱了,如此才让谢大才子堪堪过关。
听着画舫中传来的赞许声,皇帝陛下知道这场诗会到了高潮,谢奕礼又开始表演了,这些曰子杨康跟着谢奕礼四处串场,见了不少的宋国官员,他要求谢大才子略微介绍一下他皇室宗亲的身份,这是为了混一个脸熟,在那些官员脑海中留下赵与莒的形象。
那些官员听到他的姓氏和身份总会敷衍上两句,和皇家相关的事情小心一些是没有错的,这也让杨康对宋国的官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看金国情报部门搜集的情报和真人感受还是不同的,皇帝陛下想要执掌宋国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
随着谢奕礼名气的增加,接触官员的层次越来越高,杨康估计再过几个月便能和宋国朝廷的重要人物搭上线了,若是能得到宫中的赏识,谢奕礼便会平步青云,那么第一步就算完成了,接下来只要等着如今宋国的太子殿下赵询死掉就行了,当然也可以让那位太子殿下非正常死亡。
在皇帝陛下谋划着干掉宋国太子的时候,小书童谢道清仍然坚持不懈的监视着杨康,这两个月来,她看到兄长一步步的走入赵与莒设计的圈套之中,这个赵与莒利用兄长对权势和名利的热衷,用诗词为诱饵,让兄长朝着高处爬去。
女孩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爬的越高,摔的越狠,兄长并没有那么高的才华,一切都是赵与莒的安排,一旦赵与莒撒手不管,兄长一定会狠狠的跌到地上,这一生或许就彻底毁掉了,这是赵与莒的报复么
谢道清不这么认为,她跟着兄长参加这些诗会,看到那个赵与莒在结交朝廷官员,事后她打听了一下,赵与莒结交的朝廷官员大多是丞相史弥远一派的人,在民间史弥远就是歼臣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