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的太学位于西湖之畔,隶属于国子监,是宋国的最高学府,在此就读的学生多达千人,而国子监招收的学生名额甚少,且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太学则侧重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和平民中的优秀子弟。
太学给下层官吏和平民子弟提供了一条升迁的途径,能够进入太学读书意味着进入了宋国朝廷的人才库,只要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就会受到老师的推举,从而进入朝廷任用官吏的名单中,太学中的老师大多是卸任的官员,在宋国官场拥有深厚的人脉关系。
太学的学生分为内舍生和外舍生,内舍生免除食宿费用,外舍生要交纳“斋用钱”才能在官厨内就餐,外舍生想要转为内舍生需经过公试和私试,合格者才能转正,内舍生每两年考试一次,成绩优异者转为上舍生,一旦成为上舍生,便进入了朝廷官吏的预备队。
此时作为内舍生的赵与莒正在校舍内和数十名同窗一起听着太学学正讲解校规,这让他似乎回到了千年后的那所大学之中,也是这样和其他同学一起听着辅导员讲着大学里的各种规定,他一时间有些恍惚,弄不清身在何处,自己是谁。
千年的时光扭转交错,让这个穿越者一阵迷茫。
赵与莒,不,应该说是我们的皇帝陛下从短暂的迷茫中清醒过来,看着周围一身古装的同窗,听着学正抑扬顿挫的声音,不由得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自己身在宋国,自己是金国的先皇完颜康,是如今宋国的太学学生赵与莒,不过他最喜欢的名字只有一个。
杨康!
学正训示完毕,皇帝陛下跟着同窗离开校舍,朝着自己的房舍走去,太学的曰常教学很是松散,并没有什么课表,大部分时间是在温书,有问题可以去请教老师,学生分斋学习,每一斋为三十人,由斋长领着众人温书。
这种松散的曰子让一向处于冒险刺激中的皇帝陛下很不适应,想着几个月前他还在青海坠崖死过一次,想着一年前他正在被蒙古大军追杀,想着三年前他在大宗正府里几乎丧命,如今的曰子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