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老上一辈儿,却在蔡訾的下面当副手十来年,在朝做官就讲究一个字儿“忍”。一般来说蔡訾提的意见,他都会复议,这次也不例外。
宰相和副相都同意了,后面的人更是不敢吱声。
这延推早就是蔡訾一人的“一言堂”了。户部的堂官和工部的堂官,就这样敲定了,不过蔡訾很快就会后悔他今日的决定……
xxxxxx
七月,调工部侍郎蔡腾跟进江南水坝修筑工程。
八月,沈罄声制定工部新制度,分工更明确,人人有事儿做。
九月,吏部去年的账册被细查,由沈罄声牵头,吏部左侍郎孟寻核算,竟然查出账实不符近五十万两的亏空。
十一月,由吏部,大理寺,锦衣卫共同审理工部亏空一案。
吏部的负责人是沈罄声一手提拔上来的赵守礼,锦衣卫的负责人是应璟,大理寺的少卿又是裴言卿的好友,沈罄声早就跟他们三人打过招呼,把这次工部亏空一案作为契机,重洗工部的格局。
经此一役,工部彻底成了一块铁板,牢牢掌握在沈罄声手里。
年底,沈罄声上书请奏,玉清宫,昭德宫应尽早准备开始修缮。
这个时机卡的皇上很欣喜,百官很惊吓。要是把银子都拨给工部去修宫殿了,这拖欠了一年的俸禄可就发不下来了,百官岂不是要饿着肚子过大年。
蔡訾趁此机会挑唆百官在宣武门闹事,这个沈罄声不听话,不仅没有按照蔡訾预料的那样照拂他儿子,反而像个激进分子一样把工部翻了个地儿朝天,蔡訾早就想整治整治他了,只是碍于沈罄声做事小心谨慎,一直没有抓到把柄,这请奏修缮宫墙的事儿,算是触了百官的霉头,蔡訾正好拿来做文章。
近百名朝官,在宣武门闹事儿,说要当面请奏皇上。
这帮不听话的臣子,居然敢聚众闹事儿,隆德皇帝本来就不高兴,更有九千岁在旁挑唆,这事儿就更不能善终了。
东厂西厂倾巢而出,将宣武门团团围住,四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