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章钜评曰:“丽语柔词,与题相称”(《楹联三话》卷上)。
例5弹冠相庆,还是不寒而栗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清朝董邦达在北京理发店中写了这副对联,某亲王大为赞赏,从此他的书画闻名京师(《楹联续话》卷四)。这副对联好在既隐喻理发,又隐喻当官。梁沈约《郊居赋》有“或辞禄而反耕,或弹冠而来仕”。弹冠客就是当官者。宋陆游《秋晚登城北门》有“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搔首是无可奈何之状。理了发,当官有望,万事如意,弹冠相庆。同样是一副理发店对联,却使当官者不寒而栗:
又: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这家理发店在广西贵县,是太平军起义前的联络站。石达开写这副对联目的就是要引起豪杰之士的注意(《古今联话》第32页)。
上面分三个层次谈楹联作法。平仄是结构层、对仗是文字层,文意是思想层。其实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先讲平仄,再讲对仗,最后讲文意。撰联时刚好相反,首先要立意,跟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然后按照调平仄拟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虑对句。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对仗可反复调整,甚至可以推dao重来,重新选择最佳结构,直到满意为止。在征联情况下,除出句已确定不可更改外,其他也一样。
四、对联欣赏
对联欣赏一、
宋代文豪苏东坡与黄庭坚常在一起饮酒吟诗,纹枰对弈。一次二人松下对弈,恰有子落在棋盘上,东坡心念一动,口占一联曰:“松下围棋,松子偶随棋子落”。山谷一抬头,见对面湖畔有一渔夫在柳下垂钓,遂曰:“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垂”。
对联欣赏二、
唐开元十六年,朝廷招试天下神童,年仅7岁的李泌应试。恰遇玄宗观棋兴浓,就命宰相张说以棋作联:“方若棋盘,圆若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