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白铜、赤铜、青铜等金属制品的不同,及陶制、琉璃、象牙、紫檀制品的分别。
手炉
有把手的香炉,称为柄香炉、手炉、提炉。其柄长七寸,乃至一尺许,形状有多种,古式的形状尾端作狮子形,有铸制、锻制或青铜镀金、真制等类。
净瓶
贮水的器具,供饮用或洒净之用。
杨柳枝
杨枝,又作齿木。是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树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刮舌。《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载:“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洗清净,方行敬礼。其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齿木,名作杨枝。”
印度、西域诸国请人时,先赠齿木及香水等,祝其人健康,以表恳请之意,故请佛菩萨也用杨枝净水,称为请观音法或杨枝净水法。皈依典礼时,以杨柳枝沾净水洒净,表净身之意;或于法会前,以杨柳枝沾净水遍洒法会坛场,表洁净坛场。
海青
本属于宽袍大袖的唐装,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穿着自在,为我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吴中方言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唐朝李白的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也就是赞美的歌词。
海青又称"大袍",古代丛林将礼佛的衣服称为海青,乃取意于:"海",因海洋浩瀚深广,能容万物,自在无碍;"青",因其色泽青出于蓝,意在鼓励策进修道者,不同凡俗,代代更胜。
现今的海青颜色有二:一为黑色,乃一般佛弟子礼佛时所穿;一为黄色,是一寺之方丈或法会中的主法者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着。
缦衣
又称作缦条衣、缦条、礼忏衣。用两幅布缝制而成,为受持五戒、菩萨戒的在家信众所穿着。
袈裟
又作袈裟野、迦罗沙曳、迦沙、加沙。意译为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等。为佛教僧众所穿着的法衣,以其色不正,故有此名。
其制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