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由于羊少了一大半,草长势更加好。而在后世东北产量区,汉人牧民们在技术员的指点下,开始种植苜蓿草,不再是过去那种纯放牧。使得牲畜得到很好照顾,数量在十二年内足足翻两翻。另外育种的推广,使得寄奴治下的牲畜上了个台阶,马平均肩高增加十公分,牛增加八公分。马匹育种在后世的新中国五六十年代也是十来年的时间取得相同结果,一改蒙古马像驴子一样体型。现在寄奴要征伐北亚广袤大地,自然特别上心,所有原种公马除个别特别神骏的外,其余一律被阉割,或卖给大汉吴越,或充入军队。一般人们家里母马配种全部由国家管理,来自西域的汗血马作为父系,极大提升小马的体型和素质。至于耐寒问题,汗血马也耐寒耐粗饲。但是要养好马,粗饲是不能长久的。来自漠北森林各地部落,被寄奴派军队一一拜访,自然从那边以极低价格获得大量北马。
北马和蒙古马是一个体系,但是北马毛更厚实,体型更加小而肥短。北马主要用途就是居住在鲜卑利亚森林里土著粮食,是他们过冬主要肉食来源。
大汉购买的北马是通过辽西郡一路南下,而汉军主要是购买母马,用来给西域汗血马配种,大量北马母马和二等汗血马生产下非常多的杂交马。
当然杂交有好有坏,选出的好马足足装备起大汉十万骑兵。汉骑兵来源中近一半是孤儿,战争中的孤儿,另外一半基本都是良家子,十二年培养的十万主力骑兵终于能挑大梁。
特等公汗血马和特等、一等母汗血马用来维持纯种种群,一等公汗血马和三等母汗血马全部用来给各地土马配种。二等汗血马部分充军给军官做坐骑,大部分给北马配种。三等汗血马全部阉割做军马。公兽要求比母兽高一个等级,劣等公母兽全部淘汰。也就是说等外汗血马的用处就是吃肉,不再派用处。当然商人农民买了等外母马去给大驴配种养骡子。
吴越军已经全部退出大汉直辖地,所以吴越军不再配合大汉军一起作战。小猪虞彘终归要依靠自己力量。不过大汉也雇佣吴越的退役军人